備注:本篇論文發表于《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第2018年11月中期月刊
摘要:在信息對稱的當今,各種資訊能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觀眾的視線,這就使的人們的審美眼界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好的作品和理念也能更好的被顧客所接受。一體化設計需要建筑、景觀、室內在設計中能夠綜合考慮所有的要素,并進行互動化、平衡化的考量,重視空間與專業互動的設計方式,促進了建筑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一體化設計、建筑、室內、空間
引言:近些年來,大家居時代、互聯網+、軟硬裝一體化成為了設計上的熱詞,作為專業的設計團隊,大家居時代最重要的是業主的個性需求和定制設計,這不僅是裝飾品的多向創新,更是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一體化的設計邏輯分析
社會的發展讓人們對居住品質和體驗式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介于大樓盤與小空間之間的另個一個設計服務,包含小型售樓處、書吧、精品酒店、創意餐廳等等,這些體驗性強、面積小的空間,需要多家設計單位參與,包含建筑、室內、景觀、廣告等等。設計本身在經歷了多年井噴式的需求后,每個專業都漸漸的擺脫抄襲、借鑒的怪圈,在追求新中式的內涵的同時,也漸漸形成了我們自己的設計邏輯閉環,
如:建筑設計景觀化-建筑設計在功能設計上也要更多的去考慮與景觀設計的對景和融合度,更多會考慮景觀的空間互動。景觀設計室內化:景觀在立面設計表達上,也更多的借鑒了室內空間設計的手法,如需要大理石的材質、色彩,細部的不銹鋼條的裝飾和豐富,尺度設計上也更加的宜人。室內設計建筑化- 指的是在室內設計中,設計師運用了建筑空間美學豐富空間的設計述求,去尋求更有高度的空間美學。我們所能看到的優秀作品大多的渠道來自酒店設計、餐廳設計、會所設計等,而當你也希望擁有這個設計服務的時候,卻比較難得到,畢竟生存是第一要素。沒有人愿意為情懷去做較小單價的設計服務。除非場景的使用者與設計師合為為一,這樣也能出好作品,他可以有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善自已的作品。有那么一群人,他們就是所謂的萬金油,做過建筑設計、玩過室內設計、一直從事景觀設計、設計過廣告作品,他們能從多維度的方向以及綜合設計評估去從事這個一個工作,在外國有很多這個整體設計事務所,國內也蘊含著這樣的需求。
1.市場需求
業主把建筑、室內和景觀分別給相應的設計單位做,不僅要花大量的時間找到合適的單位,還要一一與之交流協商、講明自己的想法意圖。接著還會因為建筑內外的設計相分離、不同行業的設計人員之間不能很好的進行溝通,導致矛盾的產生。更難以將最初的設計理念貫穿于整個項目。同時,窩工返工的現象也可能出現。一系列問題下來,不僅會造成時間、金錢、資源上的極大浪費,也會因室內設計人員不清楚建筑設計的想法與結構意圖,一味地按自己的想法進行設計,而出現對建筑進行二次施工的情況,進而引發建筑損傷程度大、壽命縮短的現象。同樣,設計上的分離會造成設計風格的偏差與不統一,很難完整地展現設計中想要傳達的內在精神。而建筑、景觀、室內包括施工的一體化設計能使得業主用最少的時間和經濟的投入,得到最好的設計施工效果,對設計而言有極強的協調性與包容性,這將會是設計行業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2.精品建筑空間的困惑(現狀)
由于精品建筑設計項目小,而在建筑、景觀、室內到施工的一體化設計過程中,更是需要多種不同專業人才的參與配合,專業融合性強(需要多行業的融合);再加上一體化設計收費項目雜、從設計初期到項目落成所需的時間長,導致多數設計單位對此方向的接受程度不高。
二、案例分析之華英壹號院售樓處與概念書吧設計
1.概念思考及設計原由
在華英壹號院的項目設計中,前期我們在考慮入口功能性的時候,既希望達到帶動整個大區營銷的初衷,也希望入口能成為整個片區內精神堡壘般的一個點。同時,業主希望入口一次成型,不需要重建。于是入口所要具備的復合空間,以及多重層次的需求就顯露出來了,這種需求在不斷的滲透中,已然浮出了水面。整個華英壹號院大區被原有的幾個組團所圍合,所以綜合的入口就成為華英壹號院唯一對外的展示面。在建筑設計院做完大區與入口的售樓處方案以后,甲方對售樓處有了更高品質的訴求,希望能讓其整體的品味得以提升。而此時,如果建筑設計單位只單純的從建筑與規劃的角度來入手,顯然已經不能滿足業主的這份需求。在景觀競爭如此透明化的前提下,我們公司在跟業主對話的過程中,把我們的想法理念和甲方做了溝通互動,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在答應給甲方出概念性東西的時候,我們團隊做了大量思考,從用地的規劃、投資方向,到與業主的營銷團隊的互動,最終敲定了這個極具開放性、包容性的入口功能空間。
2.市場困惑及設計機遇
一體化的設計單位理論要求設計單位,必須要具備多外專業的設計能力和相關出圖資質。這也是一體設計的制度障礙,而目前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則是根據目前的市場的現狀,方案設計由一家單位,在施工圖階段則由更加專業的施工圖團隊來完成。專業細分已經正式的走上市場。比如2008年之前,很多公司的設計團隊都配置了自已的水電設計團隊,由于這個專業量少和及時性,每個項目都這里很少的水電工作量,所以市場就應運而生了專業的水電設計公司,他們追求低單價、高周轉的專業服務,傳統的設計院也不用再養這批人。這解決了雙方的問題。
3.初步設計階段
從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再到室內設計,我們團隊進行了一整套的營銷策略和項目落地的探討,再跟甲方進行匯報。我們希望室內室外情景應該是互通的。在成都太古里以及其他成功的度假小區案例的啟發下,我們有了一個跟中國文化進行更好對接的設計思路。
3.1建筑設計
售樓處建筑的創作來源:首先需要考慮建筑的導向性,方向向主入口處傾斜,同時結合用地紅線的需要,形成了勝利的“V”型手勢及嫩綠的樹葉型總建筑輪廓,象征著活力與新生。在售樓處功能結束之后,為了它后續更加良性的運作和營銷,我們提出了新生活的理念。為了提升華英壹號院的品質,我們定了概念書吧這一功能,作為新生活理念這一文化的載體。室內室外空間有更好的互動,概念書吧運用了大面積玻璃幕墻的設計,使得室外的景觀在室內有了空間上的延續及視覺上的延伸,這種空間的相互滲透增強了設計的整體性。
3.2景觀設計
福到廣場的設計是吸引人流的一個亮點。廣場中引入光與影、山與水,以吟詠詩歌的情緒傳達出東方美學的簡素精神。另外,簡潔大氣的LOGO主景墻、靈動的水景墻,讓人不管置身何處,
3.3室內設計
在室內設計階段,我們融入了很多的中國元素。群魚飛舞的大堂水晶吊燈、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燈籠、趣味鑼鼓元素的桌椅、大型的書吧的書香四溢、樓梯處的轉折對景,無一處不在彰顯它的輕奢大氣。進入其中,經過氣勢恢宏的大堂,足以帶給人一種驚喜與心靈的震撼。而活潑明朗的兒童樂園,又為其增添了一絲童趣與生機。
3.4標識系統
標識系統是公眾場所內重要的指示要素,能夠使來訪者在第一時間內直觀的獲得一定的信息,通過識別形象、符號等方式,了解空間的分布和各項功能。標識系統是文明的象征,也是一體化設計的重點需求。
4.實施過程
實施過程中,業主瞬間感覺到“一重一輕”:“重”即我們設計團隊的任務重了,“輕”即業主任務輕了。由于從建筑、景觀、再到室內的一體化設計,我們團隊直接轉稼了業主的工作量。
5.工程造價
在工程造價上,要本著經濟適用的原則進行,既不能夠一味的投入資金布置空間環境,給人一種復雜的堆砌感。又不能在資金上過于拮據,影響空間一體化設計的表現力,導致輕重失調。在工程造價上,要根據設計所用材料、設備購置、安裝工程、固定資產等項目的所有資金消耗進行分析,研究項目的可行性。工程造價根據設計建設的階段不同,分為前期的決策咨詢、施工咨詢、結算咨詢、全階段造價咨詢、工程造價經濟糾紛鑒定和仲裁咨詢。
三、一體化設計水平提升分析
1.一體化設計的方向
在一體化設計中,要積極的把建筑、景觀和室內設計融合起來,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思路的過程中,業主發現通過我們團隊能把他的想法理念完全融匯貫通起來,滲透進了方案中的每一個細節中,說明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一體化設計更適合用于獨立地塊、獨立品牌、獨立建筑等項目,適用范圍可涵蓋精品酒店、中小型主題酒店、售樓處、書吧、會所、珠寶服裝體驗店等的設計。
2.一體化設計的市場價值
2.1社會價值
一體化設計強調空間環境和人的關系,對資源的分配更加科學合理,滿足了人們對生活水平和質量的追求。在一體化設計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不管是普通的住宅還是公共建筑,一體化的設計方案都能夠使建筑和空間能夠給人帶來更加舒適的服務和效果。
2.2經濟價值
我國自改革開發以來,經濟不斷發展,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依舊存在差距,屬于發展中國家。因此在建設設計過程中,如何以最少的成本達到最佳的設計效果,是設計優劣的重要評判標準。建筑一體化設計能夠對室內環境的各項要素進行統一的設計和建設,由于分離的專業被優化整合,因而其成本會大大降低。并且一體化的設計和施工,由于進行統一的銜接,因而各設計間不存在矛盾關系,能避免工程返工問題,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2.3生態價值
建筑與室內一體化設計能夠促進可持續發展。第一,一體化設計能夠宏觀控制選材和施工,對每一種材料進行合理的適用,減少不可循環材料的適用,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第二,一體化設計能夠避免異形空間出現的區間間隔,避免施工材料的浪費和損耗。第三,一體化設計有利于使建筑更加節能,也有效提升了室內的空間環境。由此可見,建筑與室內一體化的設計模式應當成為今后推動社會發展最理想的設計模式之一。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我國的一體化設計從開始的物產稀缺到現在的包羅萬象,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局面。但是當前設計行業的同質化和零散化五福也導致業主的需求不能夠被全部滿足。在一體化設計的未來,全屋定制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對室內空間進行跨界的整合,針對不同業主的不同需求和品位,將設計、選材、生產、配套和擺場等內容整合為一站式服務,順應一體化設計的發展浪潮。
參考文獻:
[1]施永平, 吳璇璇. 淺談建筑裝飾企業設計施工一體化[J]. 工程管理學報, 2004(2):66-68.
[2]勞智權. 對于“建筑裝飾裝修設計施工一體化”的思考[J]. 室內設計與裝修, 2007(2):92-92.
[3]智維君. 建筑裝飾裝修工程設計施工一體化研究[D]. 2016.
[4]王奕. 建筑與裝修一體化設計與施工心得[J]. 民營科技, 2011(8):329-329.
[5]楊曉方. 裝配式建筑裝修與建筑設計一體化及BIM技術應用經驗交流會在京召開[J]. 武漢勘察設計, 2017(5):17-17.